培根铸魂 甘肃书法宝藏要深挖细研
培根铸魂 甘肃书法宝藏要深挖细研
张永基
倪永伟
宗孝祖
李文魁
周雅琮
张永基 创新是书法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张永基,原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甘肃书协顾问。
“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实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渊源最久远,造诣最博大精深,表现形式最丰富多彩。”张永基便用简洁的一句话诠释了书法艺术的真谛。
“书法创作是一种线条上的笔墨之舞,只有在尽情挥洒的笔墨舞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书法之美。”张永基认为:“而这种舞动要摒弃夸张怪诞,讲究势与力的完美结合。所以,在临习古帖时,一定要不断揣摩每个字的结体和笔势。”
“中国传统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要创新,首先要进入这座宝库的腹地,去积累、储备创新的能量。”张永基语重心长地说:“因此,创新既是传承和弘扬,也是去粗取精的赓续和发展。所以,在认真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时既不能陷入传统泥潭,成为传统的傀儡,更不能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要大胆地创新,不断更新观念,开阔眼界。传统的继承毋庸置疑,但创新、也只有创新,才是书法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他认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所以,才有二王、有颜欧柳赵、有苏黄米蔡、有帖派书法与碑派书法之别,这正是大家常说的‘师古不泥’。”
“甘肃书法史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张永基表示:“而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与流变,更不能离开甘肃书法去单独研究,历史上被誉为中国书法‘草书之祖’的张芝,就是甘肃敦煌人。因此,后人云:无张芝之草,则无后来的‘二王’。可见,甘肃书法史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张永基看来,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被忽视,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贡献的甘肃,书法史更是博大精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甘肃书法史进行系统的研究。
倪永伟 书法写古方能领略真谛
倪永伟,甘肃省书协第四届、五届副主席。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出生于河西走廊武威的倪永伟,是甘肃书坛的一位80后青年书法家。
他说:“当然,书法艺术方面的创造成果也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道德品格的简单外化,更是进入创作境界后审美个性、精神情志、学识才气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书法家的现实人格与艺术人格之间有时看似相同,而很多时候却也是体现出异质的关系。”
“书法艺术必要坚持传承性和古典性,只有将书法写古,才能领略和展示书法的真谛。”倪永伟认为:“大气则方能体现出书法字势格局的气概和张力,作品构式开阔,不斤斤计较,既着重于细微点滴之处,也注重谋篇布局乃至作品所旨在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写书法就是写自己,思想、品味、情操、境界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书法水平。历史上没有一位道德低下者的作品能流传下来。可以这么说,书法是技术与个人品格的体现。”
“如今书坛存在诸多乱象,不少人对书法都是浅尝辄止,对书法的‘热爱’,完全是受到追求地位和财富等心理欲望的驱使。”倪永伟感慨地说:“实际上,欲写得一手好书法,必先提高个人对人生,处世的觉悟,要不人常说‘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法’。真正的书法练习不亚于修行,非得彻底虔诚不可。现代人来看,书法有怡情养性之用,但实际上诗文书画等艺术皆为道德之外象,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写字,写的是修养,写的是学问,写的是情致,写的更是一种人生的志趣。”
宗孝祖 书法要以文化素养为支撑
宗孝祖,甘肃省作家协会诗词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书法,是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宗孝祖在研习书法的同时,也坚持在诗句的平仄韵律中寄托所思所悟,对于文学与书法的相辅相成也是感触颇深。他感慨地说:“书法不能纯以技法取胜,而是要用文化素养和底蕴为支撑,而且这其中必然有一份悟性在其中,就像有些人经历的时间短,但达到的高度却显而易见。”
他告诉记者:“文学对书法绝对起到的是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诗文是书家传统文化修养的折射,书法和诗文在美学上又有一定的共同性,因此书法艺术与诗文意境之间也相互影响,但二者审美诉求不同,构造也不相同,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书法和诗文这两个独立个体。”
“书法自从产生,便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才有了文人墨客一词。”宗孝祖感慨地说:“在古代,楹联、诗词,包括《三字经》,《千字文》以及短小的经典散文一直被古代书法家喜爱,成为他们书写的重要内容。例如《千字文》有很多书家的不同版本,王羲之有《兰亭序》,黄庭坚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赤壁赋》《春江花月夜》等古典诗词都受到书法大家们的青睐,”就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既是天下第一行书,又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人们在欣赏书法美时,也仿佛进入了惠风和畅,流觞曲水的情景,和王羲之一起畅叙幽情,感悟人生。
“文学水平决定了书法家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他十分中肯地说:“所以说,文学家可以不学书法,但书法家一定要尽可能多学一点文学,因为文学不仅提升人的品位,也提升创作书法的品位。文学与书法堪称并蒂之莲,有着共同的载体——中国文字,也都是用文字抒发情感的艺术。”
李文魁 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
李文魁,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老年书画协会副秘书长。
“书法欣赏首先要看布局和章法,但最基础的还是字。”交谈中,李文魁分享了对于书法欣赏方面的心得和体会:“就像一台好机器,没有好的零件是不行的。当然,有了好字还要做好笔法、章法和墨法,这样最终才能形成一幅相对完美的作品。”
“书法学习中宜简不宜繁,特别是在启蒙阶段。”他说:“因为,只要念了书的人实际上对中国字都会写,但写不出好字就是因为笔力掌握得不合适,布局安排得不好。所以,只要在这两方面进行简单明了的矫正,马上会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相反,如果一开始便是一大套繁琐复杂的理论,虽然可能会令作者显得十分‘神秘’,但也会让不少人因为难以理解而望而却步。”
“学习书法就一定要习惯每天写字,哪怕是只写几十个字也行。”李文魁由衷地说:“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如《增广贤文·劝学篇》中所言‘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这要是十日不练,手抖心颤笔下皆空。因此,如果静不下心来刻苦临帖,只是忙于展览,忙于发表,忙于应酬,而品质数年一贯制,本想早日成名,结果必然只会弄巧成拙。”
“要想坚持勤学苦练、博览群书,没有一颗沉静的心是不行的。”他说:“现在是个浮躁的年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往往使人们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茫茫然地跟着社会的主流旋转,书法爱好者们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甘肃书法要发展要传承,学书法的人就必须要能静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靠近古人,才能字静、境静,宁静致远。”
周雅琮 书法教学从娃娃抓起
周雅琮,资深青少年书法教育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书法类优秀指导教师。
“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只有一个方向,如果都在创新之中而放弃了承续传统,岂不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周雅琮认为:“无论是何种艺术,都应该百花齐放的,每个书法家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且一定要形成能代表自己特点的风格。而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得从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从刻苦的修炼中找到突破。”
众所周知,书法学习相比绘画要难,培养书法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也正是如今的周雅琮将精力和心血倾注于书法教育的根本原因。如今,他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已经整整27年。
“青少年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更好的培根铸魂,从传统文化中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周雅琮告诉记者:“而且,书法教学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在传统文化的启蒙阶段就在教学中融入真善美,这对社会、对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只有更好地办好书法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书法人才,影响更多的青少年热爱传统书法文化。”
“这几年,书法教育的开展真是遇到了最好的时候,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笑着说:“超不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是我教给每个学生的第一句话。这些孩子能在任何一个书法专业比赛或展出中获得成绩的时候,或者从每一天的学习中得到领悟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开心。因为,通过我的付出和努力,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书法,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 2023-03-16一简续千年 书牍立丰碑——从简牍走出的甘肃书法
- 2023-03-09陇南师专:“翰墨颂清风,共筑陇师梦”廉洁文化主题书画作品展开展
- 2023-03-09武威市离退休干部书画摄影暨诗词楹联作品展开展
- 2023-03-08康东晖《物崋礼赞》入选2022“多彩贵州”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