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艺海钩沉

一简续千年 书牍立丰碑——从简牍走出的甘肃书法

23-03-16 10:00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一简续千年 书牍立丰碑

  ——从简牍走出的甘肃书法

  日前,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肩水金关”简惊艳亮相“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之“居延汉简”专题展,其呈现的珍贵书法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嘉宾的高度关注,人们无不为甘肃历史的厚重和书法艺术的精美而惊叹不已。此时,也才有更多的人关注到,原来简牍竟然是甘肃书法艺术的源头之一,而甘肃书法艺术的前世今生和历史位置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简牍作为一种汉字书写方式,具有简练、遒劲、自然等艺术特点。在甘肃书法艺术中,简牍的发展历程悠久,是甘肃书法艺术的源头和基础,是甘肃书法艺术的内容和灵魂,成为甘肃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简牍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汪金国告诉记者。

  此次展出的“肩水金关”汉简主要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我省肩水金关遗址的汉代简牍,是新近结集出版的重要文献资料,在书法学研究上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简牍虽已完成其当日之使命,但它不仅没有褪色,还熠熠生辉,这就是文脉赓续、延绵不绝。”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朱建军说。

  “甘肃秦汉时代的书法艺术,在金石刻、简牍和草书等方面都留下了影响百代、引领书坛的成果,是甘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大省的一根支柱。”获知了此次甘肃简牍的精彩亮相,原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清凌也对甘肃书法给予了如此的评价。

  “秦汉简牍大部分是用隶体书写的。”他说:“除了隶书外,秦汉甘肃简牍中还有用章草书写的。在实际功能上,它不仅加快了书写速度,满足了行政管理的亟须,而且更有利于表现书写者的个人情感和风格,使书法从单纯反映客观事物,转变成为同时抒发书者主观世界的工具,因而是中国书法艺术由篆变隶以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和飞跃。”

  “多年以来,甘肃的书法家们从无数珍贵的简牍文献中受到启发和借鉴,他们通过研究 、模仿和创新,吸收了古代书法的精髓,发扬了传统书法的精神。甘肃的书法家们不仅在技法、构图和字体上进行创新,而且在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上进行了拓展和提升。这些书法家们的努力和成果,为甘肃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奠定了简牍书法在甘肃乃至全国书法研究发展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汪金国说。

  的确,甘肃隶书以敦煌隶为代表,其特点是字形端正规范,笔画刚劲有力;甘肃楷书以居延楷为代表,其特点是字形清秀雅致,笔画柔和灵动。

  以此为起点,此后,甘肃书坛名家辈出,群星闪烁。

  东汉时,甘肃书法诞生一门两“圣”。张芝为东汉著名的书法家,今酒泉瓜州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代表,被世人尊为“草圣”,“草书之祖”。其弟张昶,同样精于草书,被世人称为“亚圣”。

  魏晋南北朝有甘肃书法“三杰”,其中梁鹄的书法“汉灵帝重之,曹孟德爱之,王逸少(王羲之字 )学之”。索靖更是名重一时,《宣和书谱》中曾将索靖的书法及其影响同后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列,认为他们是同一档次的书法家,可见地位之高。到了明代,有过曾为庄严寺书匾的兰州人彭泽。清代兰州出了音得正、李友桃两位书法家,两人的作品深受民间所爱,当时甚至有着“家家音得正,户户李友桃”之说。

  到了二十世纪初,又出了一位至今兰州人还挂在嘴边称颂的大家,他就是自称为“五泉山人”的刘尔炘。作为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刘尔炘在西北各省影响很大,他的书法也是颇有造诣。他为五泉山公园撰写的130多副楹联,义高词妙韵涵深长,其中的白话楹联更让人拍案称绝,是五泉山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以说,甘肃书法在中国书法界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陇原大地墨香四溢的一份文化自信。

  “八九十年代甘肃书法的繁荣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著名书法家、原中书协副主席翟万益告诉记者:“当时,甘肃写书法的人数很大,堪称‘百万书法大军’已经颇为壮观。当时,这作为一种文化普及的现象,全国能与甘肃比肩的比较少。虽然我们还不是书法大省,但起码已经可以称为书法人口大省。”

  1991年,甘肃书协正式成立以后,逐渐通过展览、研讨等形式,引导众多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向全国书法状态靠拢。之后的10年里,甘肃举办了很多高水准的书法研讨会。自此,很多人通过研讨会的途径参加了全国书法展览,逐渐让甘肃书法在全国有了影响。

  到了2000年以后,通过10多年的前期努力,甘肃不仅有了中青展、省展,还有了后来的张芝奖,以及篆刻展、对联展、青年展,并都和中国书协进行了成功对接。那期间,甘肃省书协最多的一次同时推出了8个展览。

  翟万益说:“如今,甘肃更是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使书法更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甘肃已经形成书法大省的良好局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图片由李清凌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