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印象派艺术家 保罗·西涅克作品分析
保罗·西涅克,画家,法国新印象主义成员之一,21岁时与修拉结交,从事点彩派绘画创作。西涅克作品的色彩独具特色,采用了纯色原色分割并置的方法,通过观者的视觉系统的加工进行融合,产生了相较于印象派之前的绘画更强烈、更明亮的色彩效果。
捕沙丁鱼(1891)
西涅克的色彩运用加法混合原理,使纯色的反射光通过混合以增加亮度,避免了古典调色技法因使用颜料混合而降低光亮的弊病。点彩派竭力避免颜料的减法混合,通过并置纯色而生成中间色。
西涅克在遵循点彩派的色彩混合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效果呈现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并置方法。在表现明亮的、高纯度的色光效果时,多使用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并置,而在表现中间色的混合时,则使用互补色与对比色的并置。他对同类色的并置运用完美地体现在《Paul_Signac_Palais_des_Papes_Avignon》中。在这幅画中,醒目且叛逆的颜色充斥着整幅画面,鲜亮的黄绿色、梦幻般的紫红色、火热的橙红色通过细小纯色点的加法融合,产生了荧光屏的效果,极具冲击力。
色彩是光影作用的结果,这一点无论是古典绘画,还是印象主义都是认同的。西涅克对色彩的运用同样包含对光影的研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学习过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对光影色彩的运用。德拉克洛瓦曾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对海面景色的研究。他发现“因为太阳在我后面,所以向我漾来的水波呈黄色,而面向地平面的那一面水波则反射着天空的色彩”。这一点与西涅克的作品《Setting-Sun》(1891)略有相近。尽管西涅克这幅作品所描绘的是略微正对夕阳的海面,但也体现了与德拉克洛瓦相似的观察。更进一步的是,西涅克增加了阳光透射水波所产生的高纯度橙黄色,显示了对色彩规律更深的理解。
教皇宫殿,阿维尼翁(1900)
值得一提的是,色彩的互补关系是由德拉克洛瓦首次提出并在作品中探索的。他不仅运用色彩的对比规律创作出符合视觉规律的和谐形象,还善于借助对比色突出重点形象,表现情感效果。西涅克将这种做法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从他1895年的作品《Red-Buoy》中,可以看到画面前景中海水醇厚的蓝色与水上漂浮物艳丽厚重的红色所形成的对比、水波的蓝色与反光高纯度的橙色,以及远景中蓝色的天空与橘红色的屋顶形成的梦境似的反差。在这幅画中,西涅克不再局限于用新印象派的色彩规律构建客观景象,而是将之用于情感的抒发。
尽管新印象主义的基本色彩理念是纯色的并置,但是西涅克并不完全排斥之前绘画奉行的“调色板”上的中间色。在他于1883年完成的作品《Port_en_Bessin 》中,西涅克使用了长条状的笔触,并且没有刻意地分割色彩,不仅大量使用了颜料直接混合而产生的中间色,而且可见笔触与笔触间的混合。从这一点上看,这幅作品还没有彻底地革新批判之前的绘画理论。
西涅克的笔触变化丰富,不仅有点状、长条状,还有面状。点有圆点、长点、小方点。笔触的颜料有厚有薄,行笔有快有慢。从作品中看,西涅克将点彩法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不排斥其他手段的运用,例如大色块的平涂,画布底色的衬托。在《Boulevard_de_Clichy》(1886)中,西涅克描绘了一幅街道雪景。厚薄不均的白色系颜料涂覆在未做底子的画布上,产生了透明度的变化,而画布的经纬线使笔触产生了不规则的变化,呈现出写意性的雪景效果。屋顶、路灯罩、门檐上厚厚的积雪直接使用厚颜料平涂堆叠,不局限于点彩,显示了笔触的丰富性。
对于笔触是否应该存在,西涅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笔触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法之一,古典主义大师对于笔触的竭力规避并不能使作品更加贴近自然。换言之,笔触是可以且应该存在的。他的作品中某些笔触的运用可以在其他画家的作品中找到相似之处,例如《Paul_Signac_Palais_des_Papes_Avignon》使用了多个小点的排列,暗示云彩的卷曲涌动。这与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星空》完美契合。
总的来说,新印象主义大师西涅克的作品是色彩分割理论、色彩运用、笔触运用的完美统一,更不乏情感表现,从中可见对前人的继承、对后人的影响。(刘缘)
相关新闻
- 2021-03-01中国这些史前艺术,原来都是高颜值“担当”!
- 2021-01-04民间艺术的根在乡土——专访中国彩塑大师逯彤
- 2020-12-28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重走浙东唐诗之路 用诗书画再现千年风华
- 2020-12-25雕刻在木板上的敦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