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美术展厅

油画作品的长征题材邮票

2025-02-06 16:03 来源:兰州日报

  油画邮票

  我国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冯法祀先生曾说,长征是美术创作“永恒的题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征成为各类文艺创作,特别是美术界创作所关注的一个重大选题。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反映长征题材的国画、版画,以及雕塑作品。特别是油画的创作,更是达到中国美术史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个画种,在清代康熙年间由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传入中国,但当时只是在宫廷中为王公贵族作画。到了20世纪初,李铁夫、李叔同、冯百钢、颜文梁、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先驱们,将西方艺术引入本土,并致力于寻求油画民族化之路。

  色彩是油画的灵魂。一幅油画作品,有的色彩绚烂,有的暗淡低沉,有的浓烈明亮,所以油画具有写实的特点。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以油画来反映一些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一些战争场面的描绘,场景或激烈或残酷,有时竟使作者与观众的心灵达到了共振。如油画《普法战争》《自由引导人民》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画家也都拿起了画笔,将关注的视角转向了长征题材。而这些油画作品,又在历次的纪念长征活动中,被搬上了“国家名片”——邮票。

  以油画为图案而创作设计邮票,这在世界邮票发行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曾印制过不少油画经典作品。最著名的当推《开国大典》。这幅巨作以它宏大的气势、庄严的构图、灿烂的色彩,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锦前程和无限生机。

  1955年12月30日,原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2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两枚。这是最早出现在“国家名片”上的长征题材邮票。第一枚是“强夺泸定桥”,图案是红军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附着铁索前进。第二枚是毛主席站在雪山之上,指挥红军翻越雪山的情景。其中第一枚“强夺泸定桥”邮票,即为我国著名的油画及美术教育家李宗津创作于1951年的油画《强夺泸定桥》,这幅画作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一,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同样,第二枚邮票“过雪山”,仍是一幅油画,是由中国美协会员黄丕显创作。

  此套邮票是我国第一套长征题材邮票,它奠定了长征邮票“龙头票”的地位。从此,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成为新中国邮票的一个主要题材,屡屡走进方寸天地。

  到了1960年,我国又发行了《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邮票一套3枚,这套邮票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是由两种印刷版别完成的。即第一枚“遵义会议会址”和第三枚“强渡金沙江”采用的是雕刻版印制;而第二枚“在毛泽东旗帜下永远胜利地前进”则采用的是影写版印刷。其中第三枚“强渡金沙江”的图案采用了中国画家张漾兮和庄子曼创作的油画,主图是红军高举旗帜,在奔腾汹涌的金沙江上奋力撑竿划桨,直驶峭壁矗立的对岸。画面再现了红军战士渡江的战斗场面。这幅画1953年曾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制为宣传画,原画作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965年1月31日,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30周年,我国发行了《遵义会议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其中第三枚《娄山关大捷》是取自油画家彭彬的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邮票画面上娄山万峰直插云天,苍山如海,夕阳如血,红军战士高举红旗在急速行军,毛主席站在高地凝视远方。

  当然长征题材的邮票也有其他画种,但数量极少,如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发行了一套两枚邮票,其中第一枚《遵义会议》就取材于刘向平创作的国画《一九三五遵义》。但第二枚《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却取材于赵域的油画《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幅油画是赵域1975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展览”而作,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的壮观场面。

  油画作为长征题材邮票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脉传承下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采用了雕塑作品;而第二枚《三军大会师》则采用了油画家蔡亮和他夫人张自薿共同创作的油画《三大主力会师》。这幅油画创作于1977年,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画面上,正是一幅“城上城下,风展红旗如画”的“三军开颜”图。扎着白羊肚毛巾的老乡,九死一生的战士,摇旗、呐喊、欢呼、雀跃、招手、奔跑、欢笑、拥抱,热血奔涌在胸膛,泪水流淌在脸上,无数的牺牲,无尽的流血,说不完的苦难,道不完的酸楚,此时此刻,都已化作无限的兴奋、欢欣、幸福、愉快。

  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一套四枚及小型张一枚,更是全部采用了油画的形式。第一枚《送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由油画大师靳尚谊创作,画面上冷色调表现出了红军撤离苏区的萧瑟氛围,衬托出了红军与根据地人民依依不舍之情,充满了离别的伤感。第二枚《遵义会议》仍由油画家彭彬创作,创作时间是1977年,这幅油画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全国主要画报及刊物上发表。第三枚《飞夺泸定桥》是由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刘国枢创作,作品创作于1957年。画面中混浊的河水突出“急”字,陡峭的山体突出“险”字,火焰硝烟突出“难”字,准确的人物造型和色彩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震撼力。第四枚《过草地》由油画家张文源创作于1977年。这幅油画的第一稿,在2008年华辰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估价达40万至60万元;第二稿则珍藏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这幅油画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力作,变幻莫测的天空、布满沼泽的草地,猎猎招展的红旗,以及艰苦跋涉的红军战士相互搀扶,充满了对理想的憧憬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此外,其他一些国家发行的中国长征题材邮票,也多是以油画的形式反映。例如,1999年古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发行的邮票,图案就是5幅历史题材油画,其中反映长征的有油画家高泉的油画作品《过草地》。

  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从上世纪初,一些艺术的先驱不断开拓,努力将这一画种融入民族特色,前后不过百余年历史,但中国的油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已占有令人瞩目的一席。特别是长征题材的油画,画家将自己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记忆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利用构图、色彩、气氛等多种表现语言手段、结合自己的情感进行创作、这样所创作出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为深刻的历史意义。

  □高 羔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