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档案中的文化元素——以档案的视角解读馆藏资料《梅仙诗遗》



目录(部分)


次序首页 黄文中署

次序次页 黄文中署


档案不仅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还具有赓续文明、传承文化的作用。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档案力量,永靖县档案馆从数量众多的馆藏资料中筛选出民国三十七年手抄本《梅仙诗遗》,以飨广大诗词及书法爱好者。
祁魁元,名魁元,字梅仙,男,汉族,清末庠生。原籍永靖县白塔寺川扎木赤村(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梅仙性格旷达豪迈,生平以设馆课蒙为业。据民国十九年马敬堂撰《和政县志》载:“其文高古,不谐时尚,屡试秋闱,荐而未售。性喜作诗,无论古今体,随手拈来都成妙谛”。中年以后习堪舆(风水)之学。因爱和政松鸣岩,遂迁居康乐八松,与教育家胥灵峰、陇上名人黄文中友善。梅仙诗作在甘肃有影响,国民政府甘肃省主席朱绍良题词赞曰:“才高泣鬼,语奇惊警人。”1939年教育家顾颉刚视察康乐读梅仙诗并作序,赞其诗:“远师太白,近绍随园;写景如画图,抒情当歌哭。”并赞赏诗稿印行,“为陇西文学留一硕果。”朱绍良复信胥灵峰时称梅仙之诗“清言入骨,雅韵宜人。” 陇上名人黄文中评道:“梅仙先生之诗……不求苟同于古人,而自然不同;不求苟异于古人,而自然能异。”其诗清新俊逸、洒脱超俗、存韵铿锵、自成一家。梅仙诗作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诗咏河州》《河州古诗校注》均录有其诗。
后祁魁元妻亡家穷,贫困而死,好友胥悦若和子弟集钱葬于诗人生前最喜爱的松鸣岩。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胥灵峰回乡整理其师遗稿,收诗109首、词5阕、文1篇,结集为《梅仙诗遗》,胥灵峰、黄文中作序。
永靖县档案馆现存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小楷手抄本一册,小楷字体结构匀称、点画精详,笔画顿挫有力、笔力雄厚,很有书法价值。阅其诗,心情愉悦、激荡,赏其书法,具有独特的视角美感。
下面是《梅仙诗遗》的部分内容和页面,以供广大读者鉴赏。
(鸣谢:永靖县档案馆供稿供图)
- 2024-03-10看,美术馆就在农家门口
- 2024-03-06“如意甘肃·花儿临夏”甘肃省第五届水彩水粉画双年展作品选登(五)
- 2024-02-28画家吕斯百在兰州
- 2024-02-28“如意甘肃·花儿临夏”甘肃省第五届水彩水粉画双年展作品选登(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