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艺术资讯

河州金元押印

23-02-23 09:30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河州金元押印

  顿首再拜押(宋金) 直径2.6—2.7厘米

  白玉押印(元代) 直径3.6厘米

  平安家书印(宋代) 直径3.1—3.2厘米

  蜜蜂押印(元代) 直径2.7厘米

  鸟形押(元代)

  琵琶押(元代) 纵3.7厘米

  ●史翁

  ?神兽钮押(元代)

  纵2.5厘米

  古代玺印,是古玩收藏的门类之一。

  印玺种类繁多,有人以年代分,诸如战国印、秦印、汉印……也有人以种类分,如帝王印、官印、民印等。古代,帝王印一般称玺,贵族印称章,官印称印,百姓印唤押、记,属私印一类。

  金元押印是诸印类中,最不引人注意的一类。近几年,收藏押印的人多起来,对其有新的认识。与秦汉相比,宋押特别是元押涉及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文化轨迹,实为中华民族灿烂印文史不可缺少的一页。

  何为押,据《词源》释文:在文书、字画、契据上署名或画记号,以为凭信。又唐太宗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但署名不得草书,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以其形体稍花,故名。后来渐用草书,宋人进呈文字或与人书牍,纸尾不书名,只草书字签名,人谓花书又名凤尾书。押书刻之于印,是为“花押印”。押以宋徽宗书画揿印,“天下第一人”最为精绝,后上行下效,押印行之。如“顿首再拜”,十余年前,笔者见于临夏市旧花市,并盖了红,收为资料。其印面直径2.6—2.7厘米。这种文人用押,属宋金时期,刘江著《中国印章艺术史》说:“五代、两宋、与辽金篇有图,长3.6厘米,宽3.5厘米,顶端有阴文‘上’字,原印是在河北盐山发现的。”此“顿首再拜”说明,宋金时期文人手札、书画上揿押,曾流行过一段时间。

  “平安家书”直径3.1—3.2厘米,铜质、直柄。1990年12月,见于临夏市北大街一古董铺,并拓了印。据传“平安家书”印出凤林关附近,为戍边通信息之印。此类印出现较早,《孟子》载:“速于置邮而传命”,置邮即设驿站,为朝廷传递命令和地方官的报告。私人信件,托友携带,为平常事。客居外者,一为奔走为官的士大夫,二为商人,三为戍卒。古戍卒,一般多来自乡村,远行戍卫边疆,音讯难通,常无消息。李白《长干行》诗:“……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可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若遇战争年代,那就如杜甫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了。来自凤林关附近的“平安家书”印,就是河湟地区唐宋时期汉与吐蕃争夺战的一个历史见证。

  杜甫的《秦州杂诗》: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长难。

  侯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忆筑坛。

  张籍的《凉州词》:

  凤林关里水东流,

  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

  无人借道取凉州。

  秦韬玉的《塞下》:

  到处人皆着战袍,

  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

  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

  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

  何日陈兵戍不毛。

  高骈的《寓怀》:

  万里河山恨难销,

  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

  几人归到凤林桥。

  又宋金人诗,王圭的《次韵和元厚之平羌》:

  诏收新土凤林东,

  四百余年陷犬戎。

  葱岭自横秦塞上,

  金城不落汉图中。

  轻裘坐疑无一策,

  解发来庭有就风。

  零雨未蒙音一捷,

  不劳归旅咏周公。

  唐宋的一些时期,凤林关驻有重兵,以防吐蕃侵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诗人赋凤林关诗,就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缩影。

  “平安家书”印应用的历史资料

  所知甚少,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之二,有“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言其亲人平安,知其足矣慰心。我临时抱佛脚,翻杨秀英著《印章鉴赏》一书,内收有宋代歙石“平安家书”对章,直径3.5厘米。朱文印“谨封”,为九叠篆,白文印“平安家书”,文圆转秀美,可见当时此种书体印风已成熟。凤林关附近出的“平安家书”印,为白文,其书体风格很接近,感觉还要古朴一点。据《文献通考》载:“炀帝初(河)州废,复置枹罕郡。唐为河州或为安乡郡,属陇右道领县三:枹罕、凤林、大夏。后没吐蕃。”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韶率军渡过洮河向河州进军,筑康乐寨、刘川堡,攻占阿诺木藏城、香子城。后与部将景思立分兵两路进击占领河州,在凤林渡修建了浮桥,其上游修筑安乡关。其后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的四十多年中,河州一直处于中央王朝控制之下。这枚“平安家书”印,很可能是此时期守卫关隘的军中使用的印记。

  时至元代,因蒙古人多不识字,押印用于昭信,达到极盛。作为一凭证,民间普遍流行,广泛使用于买卖交易、典当借贷、担保作证等。

  押印使用甚早,据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言:“按:(后)周广顺二年,平章李毂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此押字用印之始也。金元押印,多为铜质,其设计独特,种类多样,有汉文、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梵文等字押,上字下符的组合押,人物、动物、屋宇等图案押等,随意为之,不拘一格;印形有圆、方、长方,花形、凤鸟形、骆驼形、琵琶形等,此外,还有用蒙文刻成符节样式的印,从中剖开,双方各执一半,以为“持信”,称为“合同印”,正是异形百态,各呈其妙。印纽有桥型、柱形、人形、动物形,率真自然,极富情趣。

  白玉押印,直径3.6厘米。此押印二十多年前,曾见于临夏市古玩市场,盖了方印,留存作资料。读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今蒙古人、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者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方知,帝王用玉,下之受禁也。同时也说明使用此押的人身份不一般,不贵即富,或许与皇家沾边。

  大王印,印面直径2.6厘米。1990年末,冯其庸先生来临夏,与任志祥陪同转北大街古玩店。冯其庸先生在一家店看铜印,一方文残大王印,被他看中,以30多元买了来,我乘机盖红作了资料。冯其庸是著名红学家、史学家,时任中国艺术院副院长。他认为,文献与物证一样重要。在临夏几次去北大街,最使他兴奋的是买到了一件石器时代的墨玉石斧。我向他求教读史法,他说,二十四史从头读,你要写临夏历史文化,要从史前史开始,临夏新石器文化很丰富,类型多,从民族变迁到地理变化,可从文化、经济、方言、风情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我们上次到土门关,今天看的积石关都可以写成很好的东西,先写小的,以后再加以补充。冯先生对积石关和炳灵寺很感兴趣,决心还要来一次,邀作向导,我乐意地答应了他。冯其庸先生走读史与田野考古的路,学问钻得很深、路走得很远。诸如他研究《红楼梦》,读整部《清实录》,考曹氏家族墓地,走辽东;看了《玄奘传》《大唐西域记》,他为弄清玄奘西去路线,八次上高原,登帕米尔高原海拔4700多米的明铁盖山口。就是这种探索者精神,才成就了他文学、史学等领域的地位,并著了长达三十五卷本的《瓜饭楼丛稿》。

  九叠篆银押,小方形直径1.4厘米。白银质地的押,十分罕少,二十余年所仅见,惜只拓了印,未摄尊容。此虽一字,难以辨识,但转折变化,线条流畅,有韵律感。

  元代琵琶形蒙文“索记”押,纵3.7厘米。这是一方蒙古人使用的一款八思巴文押印。其形取西域乐器,构思独特,内刻“八思巴蒙古新字”。元朝一统天下,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字差异很大。“车同轨,书同文”成为新朝的一件大事。时“国师”八思巴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结合蒙、汉、维吾尔文等创制蒙古新字,成为官方文字,时称八思巴文。以“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

  神鸟形押,代表此押吉祥。图案取鸟飞行中的一个精彩瞬间。其鸟型在似与不似之间,线条洗练,简洁生动。古人心里神鸟代表孝、仁、吉祥。有汉时人以四言于简上作《神鸟傅(赋)》,说神鸟保护其巢,与盗贼战斗的故事。宋代范仲淹、梅尧臣《灵鸟赋》言:鸟之灵“事将兆而献忠”。

  元代蜜蜂押印,直径2.7厘米。以肖形为图,印章征信。另外,在古人眼中,蜜蜂象征着勤劳精神。唐代诗人罗隐咏蜜蜂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所采的蜜寓意着生活幸福、爱情美满甜蜜。推理想想,持押人在交易场上忙碌奔走、戳印征信,想的何尝不是获得好的收益,生活过得甜甜蜜蜜,此即选用蜂的意念之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