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联合国的静宁籍海派画家程小玲
国画牡丹
本网记者 何星丑 通讯员 李芳艳 柴王宁
近期,一则静宁原安籍海派画家程小玲应邀参加2023年3月6日至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7届会议的消息,传遍了静宁人民的朋友圈,大家纷纷为程小玲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为她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为人才辈出的“苹果之乡”静宁点赞!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
“最美不过家乡山,最亲不过家乡人!”年过五旬的程小玲在视频连线的那一头,深情地对家乡的人民表达着自己的思乡之情。
“咱们家乡静宁苹果太有名了,作为家乡的一员,我有义务宣传咱们的苹果等特产,以后在国外直播中,我会推介家乡苹果汁、苹果醋等产品,让静宁苹果走向世界的舞台。”程小玲在视频连线采访中不断地说,现在家乡处处是美丽乡村,与我儿时记忆中的印象相比来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程小玲绘画中
程小玲出生在今静宁县原安镇齐埂村箭化社,7岁之前在静宁临县会宁县老君乡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之后到了上学的年纪便返回老家开始上学。70年代初,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对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大西北静宁县人民群众来说,自然环境条件非常艰苦。“我上小学时,要爬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学校离家真的很远。”程小玲回忆着当时上学的场景,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谈起儿时的梦想以及对现在事业的影响,程小玲心中满是回忆,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童年。“我小时候在大山里长大,那时候对外面的生活特别向往。尤其少女时代接触过一些家乡的花卉,加之我喜欢绘画,但是当时没有那个条件实现,就经常拿着树枝在地上作画,给自己创造条件。”
程小玲不但心中有憧憬,更是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为了追求梦想,她1984年离开家乡去兰州求学,在1991年又远赴上海追求心中的诗与远方。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初到上海,程小玲见证了心中大城市的繁华,看到了大上海人民霓虹灯绿的生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出现了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的困境。“有时候语言不通,都会成为障碍。最初我找了份服装业方面的工作,对生活也有了最基本的保障。”程小玲说,因为家里三代都做过服装行业,在耳濡目染中,自己的服装构图感也强,对服装业比较熟悉,在这方面不仅找到了工作,后来便由稳转强,也成了她的主营业务,更为程小玲后来的绘画事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40岁时,程小玲实现了事业的第二次转折,从服装行业转入自己从小酷爱的绘画事业。程小玲对牡丹花情有独钟,常年致力于研究牡丹绘画。据介绍,2012年程小玲在上海世纪海景成功举办艺术沙龙;2014年在澳大利亚西部、2016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让艺术与慈善同行》画展,2019年成功在美国举办了个人“蓝天下的牡丹花”画展,2020年在美国成功开通了个人艺术作品网站,2023年1月18日在上海成立牡丹花艺术馆。程小玲绘画事业步步高升的背后,是她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更是她持之以恒的努力。
程小玲笔下的牡丹,将中西传统文化融入一体!把牡丹的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出了牡丹的端庄大气之美、灿烂之美、惊艳之美、雅俗之美。程小玲已把绘画当成自己生命中的全部。“牡丹创作第一步是平面上的一个线条构图,再就是调色、背景的深度,最后加修改完善。”程小玲分享着创作牡丹画的方法和步骤。
“有的人爱跳舞、爱唱歌,但我唯独爱画牡丹,绘画牡丹能让我从无知走向丰富,从浮躁变得安静。也是我老有所乐、老有所获吧。”程小玲感慨地说道,人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就要把它做到极致,就如我在牡丹创作中,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尽心尽力而为,现在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程小玲从小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照顾,以及在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朋友们的相助,在取得绘画成就时,她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将艺术与慈善同行紧密地结合起来,做了许多捐资捐物的爱心活动。“几年前,我给我们原安镇箭化社修建了一所乡村文化舞台,让相亲们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我的一点感恩之心。”程小玲激动地说,希望家乡的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都越来越发达,能慢慢地与世界接轨,把我们家乡静宁苹果等农副产品推向世界。也真诚地祝福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以后会常回来看看。
现如今,程小玲在上海主要以开设牡丹花展览馆为主,除展出个人作品外,更为喜欢牡丹花爱好者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学习平台,增强国学文化知识传播与推广。
- 2023-02-20“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心路历程·赓续踔行”学术研讨会举办
- 2023-02-14用笔墨描绘家乡画卷——天水书画院第十八届年展侧记
- 2023-02-14天水籍画家焦全获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 2023-02-14王小龙《烟雨人间》入选2022中国写意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