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美术展厅

梁宗文国画艺术断想

22-12-26 17:01 来源:定西日报 编辑:赵满同

  周晶晶

  

  梁宗文,1968年生于甘肃陇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陆抑非花鸟画研究会会员,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画家,甘肃省中国画协会理事,甘肃画院院聘画家,定西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定西市“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工作者,陇西县美协主席,政协陇西县第七、八、九、十和十一届委员,陇西县美术馆专职画家。

  

  春色满园

  

  满园诗意留花香

  

  金漫元古堆

  

  琼林玉树拢西塬

  

  旷野清晖

  

  泽润故园

  

  洮江记忆

  

  苍山翠霭

  

  青山环玉带 致富增通途

  

  塬上霜秋

  

  洮惠民生

  

  陇上无处不花香

  

  绽笑秋风

  

  一任韶华尽芳菲

  

  醉春畅

  

  金耀春华

  

  傲骨冰清

  

  荡春风

  开门见山,今天要聊的主人公是陇西美协主席梁宗文先生。

  我对陇西美术格外关注,是因为今天的陇西美术事业实可谓人才辈出,千峰竞秀。而作为陇西美协主席、市域、县域该领域领军人物的梁宗文先生,正是陇西美术的中坚,亦堪为大纛之一。我以一个行外人的身份,试图对梁宗文先生的国画艺术进行题拂奢谈,实际恰似瞽者揣籥,恐会贻笑大方。然而,我实在无法再继续压抑我这荡漾的心弦了。

  近年来,梁先生虽然凭借山水作品知名遐迩,然梁先生最初是以写意花鸟出道的,花鸟作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多次得过全国大奖,其牡丹题材为代表的中国画花卉创作,格调高致,清雅润洁,自成个人风格面貌,并因之饮誉陇上。因此,从其花鸟画说开,或许更易楔入他的艺路肯綮。而他花鸟画的核心特征只有一个,那就是“艳而不淫”。学画之道无外乎临摹经典、求教名师、体会自然。关于梁先生的师承与法源,我却不想多提,生怕遮掩了梁先生师心自我的戛戛创造。梁先生花鸟画的艳是五彩缤纷的、是大红大紫的、是妖娆艳丽的,俗吗?不俗!中国写意画是以水驭墨、以墨驭彩的,梁先生深得其中奥旨,有了对水、墨高超的驾驭技巧,你再怎样放纵的彩,也会被我紧紧勒在胸次之内。

  你若细细咀嚼梁先生的花鸟作品,炫目夺眼的色彩背后是一种水淋淋的境界,雨膏烟腻之处,那升腾的湿润之气立即将你炽躁的心抚慰而寂,你置身花簇中,想到的仅是那热烈的生命,怎会有膏粱文绣、富贵华膴、美人春宵等他想,自是一点儿都不“淫”。梁先生喜欢追求作品构图的饱满,画面的充盈给人以安乐祥和的审美感受。这样一来,就容易创作出切合时代主题的作品。他尤其有一部分作品甚至在锦簇的花团后添一火红红的山石,更衬托出时代的激扬与奋进,以无声之音礼赞着我们豪气磅礴的征程。此外,花鸟画题材在植物方面的开拓也许并不能归于他一人之功,但他不遗余力地以各种花色和陇西药产之花卉入画,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僻植物与主题的相宜,为陇西美术合力讴歌家园做了表率,树立了一个亲近乡土的艺术典范。总的说来,梁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构图饱满、技法精湛、气韵盎然,谓其引领一方,当为不虚。

  相较花鸟作品,他更深研于山水之作。对此,我在对他儿子梁大烔的采访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山水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不用我费辞,梁先生心里自是明得眼镜一样,以至于他在一片喝彩他花鸟画的声音中,不曾迷失。梁先生真乃天纵之材,在悄咪咪地把传统山水功夫作扎实的基础上,能那般迅速地阑入时代领域,并很快步入高地,这是包括好多身边朋友都始料不及的。

  梁先生的山水画将主观之自我放诸客观世界,以典型的中国透视法“三远”为手段,画面含混万有,深不见底,受众从任一位置游荡开去,似乎能陟遐万里,实可谓“片刻当千载,咫尺作万里”。

  他是怎样在大白纸上造出如此之境的?这个叩问逼着我反复摩挲他的作品,终于发现若干玄机。

  我陶醉于他的山水画的品读,目光的出发点与行进路线就像是被安排好的一般,第一眼总是处在某种能摄全局的制高点,拥有俯瞰八方的权利,哪怕是那些耸入云外的山巅,我都能尽数纳入眼底。然后,便不是随着山陌或公路从近向远伸延去,就是触着涧溪或沟壑从远而近缓循来,在此同时,也容易被周遭的山陵或是耕夫或是民居招引了去。我的每一丝停顿所造成的片段,就像是一组组蒙太奇镜头终将被流线所重组。这意味着在梁先生山水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受众总是处在一种俯瞰与仰视的交替当中。我认为这正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反正你的目光总是被组织好的,你没办法漫不经心地去感受。在这里我发现了中国绘画欣赏的时间性格,在国画的欣赏过程中,有造诣的画家总会在画面中给欣赏者安排一条视觉引导线,欣赏者总是沿着这条引导线伴随时间展开目光与心里的接受,如《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眼神不断向后的传递、《清明上河图》中人物聚集形成的流线、甚至竖轴山水中的小径向远方伸延去,这都是对欣赏者视觉与画面先后接触的暗示与引导。梁先生的精明与对山水画钻研的深入程度从此可窥一斑。

  梁先生还惯于借色彩的对比关系去扩张空间。据色彩的透视理论,一个物体放在近处时的颜色,与放在远处时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梁先生的山水,在一幅图面之中,总是要安排两种及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色调。按理说,一幅图面所容纳的区域的色泽应是基本一致的,即使远近有差异,但也应是过渡自然的微妙变化,而他的山水作品中,往往发生色彩的骤变,但是他也总能替这种异常安排好合理的解释,或是缘于日光在云缝中的洒射、或是山岚填满沟壑、或是天际晴空的蔚蓝、或是远处彩霞的泻下、或是头顶乌云初布,哦!原来梁先生捕捉在笔下的全是那些在自然中非常态的、但极具魅力的光影典型。虽然我暂时无法揭橥这其中的原理,但我相信,这对画面空间层次的扩张是非常有益的。似乎每一次色彩的骤变,就意味着你已越过刚才所在的区域,进入到另一个千里之外的广袤世界。

  梁先生的山水画,画面比花鸟画更满,甚至有些外溢。他是万万画不出像倪瓒、八大那样树三五株、远山一抹的天荒地老般的虚渺空寂的。起初,甚觉他重如泰山的画面,对人会压抑不已。但逐渐地想到梁先生身处这个时代,难免餔糟歠醨,实际也无可厚非。更为关键的是,意识到他笔下的是那亲近的家山,那高猛、厚重、饱满的家山,岂能赋以虚浮、轻佻之象?也只有如此积健为雄、真力弥满的沉雄之山,方能寄托我们深沉的家园情思,唤起大家厚重的乡土情结。梁大烔说他父亲反复提及的创作信条就是要深入生活,手法与思想都要有时代性。现在看来,梁大烔所言不虚,我就更能理解、读懂梁先生的山水画作了。

  我在上面吭哧吭哧说了半天,从梁先生的画作中所探索出的特点或特技也许早已被其他人用滥,但无妨,别人会不会用无须上心,重要的是只要梁先生他用的好用的妙就足够令我们欢欣了。

  当然,我也不想一味地对梁先生讴赞不已,出于自己的关注偏好,不得不谈及梁先生画作上的题记与落款,虽然当下人们对画家的书法已没有那么苛刻,但过于糟糕的题款终归会落人笑柄,亦给本来优秀的画作减分不少。且不论梁先生的书法具体怎般,我要教给梁先生一个快速提升题款书法的妙招。从梁先生的花鸟作品中可看得出梁先生对吴昌硕浸淫日深,何不临习吴氏作品落款风格之一二?临习吴氏行书,是极易得其形貌的。我相信,梁先生题款书法的格调很快会有一变。

  宗白华说“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梁先生是这样的创造者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系西安工业大学美术在读硕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