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艺海钩沉

发挥美术理论评论作用 促生更多精品力作

22-12-19 10:4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赵满同

  发挥美术理论评论作用 促生更多精品力作(艺坛走笔)

  近期,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美术界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共同研判中国美术发展新态势,讨论美术理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理论构建和多学科交融上开拓新视野。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哪些新成果和新特点?作为民族艺术瑰宝的中国画,如何传承与发展?美术理论评论如何在评介、传播优秀美术作品和启发、引领美术创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都成为美术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主题性美术创作高潮迭起,是新时代美术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国美术描绘时代恢宏气象、书写人民奋斗史诗的使命担当。

  宏大叙事与个体化叙事齐头并进,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叙事视角更加多元。在构建宏大叙事时,美术工作者依然追求视野的宏观性、叙事的整体性,但摒弃了概念化的图式,更加注重体现作品的现实感和精神性,使其更贴近于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例如,在中国美术馆“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董卓油画《国家的脊梁》、孙博油画《笑迎五洲客》等作品,均以宏大叙事记录光辉历程,讴歌时代精神,深刻展现了人物精神及作品所绘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还有一批美术工作者采用个体化叙事表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融入个体经验的美术创作,推动主题性创作在语言手法、风格形态、艺术观念上不断更新,也为宏大叙事带去更多新的可能。例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上,田黎明中国画《家》、赵晓东油画《果蔬鲜》等作品,从创作者个人体验出发,以普通人形象、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等为内容,讲述百姓故事,表达大众情感。

  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同步创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质量不断提升。在历史题材创作上,当代美术工作者更加注重以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角呈现主题,把个人情感与思考融入画面之中,通过兼具个性与共性特征的形象刻画和场景设计,实现“时空穿越”和“历史定格”,使观众能够通过作品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比如,庞茂琨油画《开天辟地》聚焦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现场,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以古典风格再现了百年党史中的光辉瞬间。现实题材创作方面,美术工作者进行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新探索。在内容上,除了表现当代城市景观和时尚生活的作品,还出现了许多反映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大国外交等新时代成就的新作,如孙昌武油画《小康人家》、王睿油画《海洋探秘》、谭智群油画《美丽的塞罕坝》等。在形式上,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愈发紧密,网络成为帮助创作者打开思路的重要渠道,更多高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创作中,改变着美术作品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手段,拓展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外延。这些作品展现了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反映了当代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在不断拓宽。

  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更好发挥每一位创作者的艺术创造力,成为美术界的共识。现实主义精神蕴含的人文情怀,是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的魅力所在。在近些年的航天题材、基建题材、抗疫题材等美术创作中,美术工作者更注重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注入美的艺术之中,对家国的深情、对生命的呵护、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使一件件画作拥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美术创作中的新实践、新趋势,为美术理论评论提供了广阔空间,值得深入总结和研究。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画,近些年迎来发展新机遇,对传统中国画的再认识也成为美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

  从“中国画”衍生而来的“水墨画”“水墨艺术”,凭借其开放性,正成为当今国际艺坛的一道风景线。许多中青年艺术家融汇中西、穿越古今、贯通南北,通过架上绘画、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像在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上,青年艺术家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中国历代山水画和真实山水地形,从而生成具有东方气韵的新媒体装置作品。在已连续举办20余年的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上,更能够清晰看到新的艺术面貌。在杜大恺《高天厚土任逍遥》、刘巨德《故土》等作品中,艺术家们更注重对造型、图式、色彩的探索,产生各具风格特色的创造,展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应当继续挖掘和继承的宝贵财富。无论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逸笔,还是近代大家齐白石的巧绘,放在今天任何一个水墨展里都不“过时”。这说明中国画的独特之处不完全体现在视觉审美上,更在于通过意象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当下,要实现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传统画理、画论,深化对艺术传统的认识,在继承写意精神的基础上,以宝贵的艺术传统赋能当下美术创作。

  当代美术理论建设前景广阔。广大美术理论工作者应聚焦中国美术的历史传统与当代表达,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让美术理论真正发挥引领作用,促生更多精品力作。

  王 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