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甘肃书画

张瑞民 翰墨飘香守初心

2022-04-14 10:47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张瑞民 翰墨飘香守初心

  《蝉》

  《渔家傲·秋思》

  《将进酒》

  《积健为雄》

  《诫子书》

  《登高始觉天地小》

  ■人物简介

  张瑞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甘肃省记协主席等职,高级编辑。

  自识字始,张瑞民便对写好字有一种天然的偏好,用他老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字写好,是读书人的门面。”这更强化了他自小心中便怀揣着的这种认识。

  那时,书本上好看的字、墙上的标语、庙宇上的楹联,只要感觉字好看,张瑞民就不由自主的会心摹指画。平日里走亲戚、逛庙会、穿街村,但凡看到美的字,他就会折枝为笔,在墙壁面、泥土里、雪地上照着写上几遍。

  到了上初中、高中的时候,班上的墙报、黑板报便被张瑞民主动“承包”了。其实他心里就是为了争取一切机会练习写字。但那时正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身处偏僻乡村,还缺帖少师,所以总的来说还是长进不大。

  多年后,张瑞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平日里也十分忙碌,但对书法的兴趣与爱好却丝毫不减。凡是字帖被他遇到,必会倾囊而购,且到手之后定然会日日临写,毫不懈怠。日积月累下来,其书法造诣更是在悄然无息中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和淬炼。

  “因我是个较真的人,做什么工作都竭尽全力,所以对于书法就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张瑞民也是颇有感触:“但稍有闲暇,我总要临上几笔,有什么帖就临什么。自打从主要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才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自己的书法学习,且有了更长远的想法和规划。可以说,如今的每日临帖不辍已是生活常态,日日不歇方能令我内心安逸,这都是长久以来的兴趣与爱好使然。”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就我个人体会学习书法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他说:“一是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学习书法,使生活更丰富、更多彩、更有情趣,有了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投入其中,忘却了烦杂,得到了平静,益于身心健康。二是遁书法之道,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所谓‘书外功夫’,这就能逼自己遁书法之轨,必须不断地吸吮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滋养自己。”

  “第三点便是,为我们的文化建设还能做些贡献。”张瑞民由衷地说:“书法既要十分讲究其自身的艺术性,又必须高度重视书写内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书中有情,书中有义,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法的学习和传播,就是这样一个传情、传义、传文、传道的过程,这样的作品才能使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健康的、积极的、进取的文化侵染。”

  “还有第四点,那就是有了一个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载体和平台。”他感慨地说:“尤其是当你的作品得到认可,当人们在获得你的作品而表现出喜悦的表情时,你就会感到虽已退岗,但还能为社会、为人民做些服务,这样便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充实,而不会感到落寞和自弃。”

  “首先,必须心怀敬畏学习和继承传统。”张瑞民告诉记者:“中国书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间更是‘大家’云集,‘高手’如林,而他们更是把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地推到极致。所以说,学习书法必须从学习古人的艺术成就入手,这是不二法门。”

  “临帖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他强调说:“我想说的是,学习书法需广泛涉猎真、草、隶、篆、行,广泛涉猎历朝历代大家的艺术成就,广泛涉猎各种法帖名碑。但我的体会是,如果是半道入行者,则会受时间和精力所限,若广涉贪多则难有所获,所以须有所侧重,要重点在某一种书体上下功夫,选好名帖名碑,集中攻关。还要临像、临透、临精,因为只有得其精髓方能有所得。我依自己性情,喜爱行书,所以主功此体,且重点学二王和米芾。当然人各有异,不求一律。”

  “其次,书法造诣的成长离不开书法理论。”张瑞民认为:“书法理论是前人和大家艺术实践的总结和精华。学习一些书法理论,对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更好地理解运笔法、结字法、章法、墨法、风格,对于更好地理解诸如提按、方圆、曲直、欹正、开合、收放、疏密、伸缩、立留、虚实、仰俯、向背、藏露等等书法概念,并用以理解法帖名碑,指导自己学习实践,减少盲目性,大有裨益。 ”

  “第三,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拜师。”他语重心长地表示:“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技、艺、道高深丰盈,个人勤学苦思也难得几许。大家名师终其一生学习、体会、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见识和经验,由他们指导会减少走弯路。我虽未专门拜师,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经常向名家高师请教,得到了中国书协原副主席、现顾问翟万益先生等大家的指导,获益良多。”

  “第四,要潜心提高对书法的鉴赏水平和甄别能力。”张瑞民表示:“当然,这一点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修行的漫长的过程。此外,便是要进行广泛交流,与书法同道们多切磋,这样才能吸收每个人的长处。”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感染力。”交谈中,张瑞民还分享了自己对书法艺术如何继承与创新的观点,他说:“书法艺术更是如此,但这必须首先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否则创新就是空中楼阁。在全面地、深入地虚心接收传统书法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必须紧跟时代,把握时代脉搏,领悟时代精神,洞悉时代的审美变化来探索创新,追求自己风格。”

  “最后,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面貌。”他由衷地说:“这一点,与书法家自身对传统的理解与偏好,他的性格特质以及文化积累等方面都密切相关,一笔字写出来,是古拙、深厚、飘逸,还是空灵、豪放、宽博,或是圆润、华美,都是因人而异的。当然,这必然是一个艰苦而艰难的过程,但在对传统的继承上,总还是要有点新的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带给观者新的视觉享受和艺术感受,否则再好的东西终会变得司空见惯,也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如今,书法已彻底成为了张瑞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沉浸于自己墨香四溢的艺术世界,废寝忘食。“手中有笔,我便是幸福之人。”交谈至此,张瑞民便用简单的一句话生动表达了内心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坚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时至今日,张瑞民始终保持着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和不懈追求,年复一年的继续在传统书法的海洋里遨游,并在专攻一体的基础上逐步扩展。他不仅一有机会便向大家、名师请教学习,平日里还不断的虚心与书法同道进行交流,在刻苦练习中时刻保持着孜孜以求的状态,旨在不断从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中尝试寻找一些新的表达,进而在不断积累中形成一点具有自己风格的东西。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让我们静心、修心、养心。”交谈的最后,张瑞民诚恳地表示:“而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是一个初学者。对我来说,书法道路艰且长,衷心希望得到同道们的批评和赐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