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艺术资讯

詹天佑签发《资历证明书》 入藏铁博

20-12-11 11: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赵满同

  中国桥梁专家李文骥捐赠41件史料首次面世 其中不乏重要文物——  詹天佑签发《资历证明书》 入藏铁博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李志伟向记者展示詹天佑为李文骥签发的《铁路人员资历证明书》

点击进入下一页

  篆书大印“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之关防”

点击进入下一页

  《铁路人员资历证明书》上的詹天佑签章

  近日,中国桥梁专家李文骥文献史料捐赠仪式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举行,41件(套)文献史料不仅还原出李文骥四十年的事业追求,亦对研究中国铁路史和桥梁史具有独特价值,其中不乏“詹天佑为李文骥签发的《资历证明书》、茅以升签发李文骥为钱塘江桥管理所主任的《任命函》”等重要文物。

  铁博近五年所获最大数量私捐

  历经清朝末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桥梁专家李文骥的足迹遍及京张、京奉、胶济、汉粤川等铁路,以及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施工现场,积累下大量文献手稿,多年来由李文骥的长女李希珍藏。

  在铁博詹纪馆举办的捐赠仪式上,李文骥后辈捐赠的文献史料包括李文骥生前的手稿、函件、证书、照片,如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文骥负责摄影和编辑的《钱塘江桥工程摄影》、中国桥梁公司1946年给李文骥的任命函,以及李文骥的下葬手续收据等,共计41件(套)。铁博向捐赠方颁发了《捐赠证书》和《荣誉证书》。中国铁道博物馆馆长李春冀称,此次捐赠丰富了馆藏文物、拓展了参观内容,必须感谢捐赠方无私奉献的精神。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这是近五年来铁博接受私人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次。

  中国铁道博物馆文物部副研究馆员白月廷介绍说,今年6月初,李志伟先生(李文骥外孙)致电铁博,表达了捐赠文献史料的意愿。8月24日,她与铁博副馆长黄虎、詹纪馆副馆长杨溪亲赴杭州,与李文骥后辈商讨捐赠事宜。白月廷记得,她第一次见到这批史料,家属已精心梳理分装成七大册,捐赠方的认真态度让他们非常感动。

  李志伟谈道,大姨李希女士2019年去世,她所珍藏的父辈史料如果放在家里或分散捐赠,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且容易遗失,只有完整捐赠给一家专业性博物馆,才有利于这些文献史料的保存与研究,使其成为国家的永久财富。

  詹天佑为离职工程师签发《资历证明书》

  在41件文献史料中,一纸发黄的《铁路人员资历证明书》尤为引人注目。证书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于1917年签发,信息丰富、极为珍贵。

  证书以表格形式呈现,罗列出李文骥部分个人信息与工作信息,共计13项。内容显示,李文骥籍贯广东番禺,北京大学工科毕业后,历任京张、京奉、津浦、胶济路实习生,武汉纪念桥测量员。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进入汉粤川铁路督办公署工作,任汉宜段工程学生(在汉口和宜昌间负责实测和工程技术),薪水一百四十元。在任期间,李文骥工程熟悉、办事勤能、未受奖惩。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李文骥因裁员而离职,时年三十二岁。证书落款“交通部汉粤川铁路总公所督办詹天佑”。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证书的格式项目为印刷体,内容由人工持细毛笔填写,字迹工整美观,落款处“詹天佑”三个字为名章。落款上印有“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之关防”的篆字红章,此印还在证书右侧以骑缝章形式出现,说明证书一式两联,但另一联藏于何处则不得而知。

  如何解读这一纸证书?李志伟指出,外公在汉粤川铁路工作期间,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1917年汉粤川铁路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这成为外公离职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纸证书恰恰折射出当时修筑铁路的历史环境,反映出詹天佑先生对李文骥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认可,为其日后再就业提供了帮助,体现了詹公对于年轻工程师的培养与爱护。

  内存

  经历三代的桥梁专家

  清光绪十二年(1886),李文骥出生于广东番禺,15岁以前随父习旧学。1905年考取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大学预科。1909年,进入京师大学堂工科土木门学习。1913年毕业,成为北京大学土木系第一期毕业生。李文骥的工作足迹遍及京张、津浦、京奉、胶济、汉粤川、广三、京(南京)粤、佛中、漳龙、广九等铁路,以及武汉长江大桥钻探、南京浦口轮渡引桥、钱塘江大桥等施工现场。1950年,铁道部成立“铁道部桥梁委员会”,李文骥任委员之一。1951年,李文骥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李文骥长达40年的工程事业,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阶段。

  文并摄影摄像/本报记者 崔毅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飞阅甘肃】苇黄时节 张掖万亩芦苇开镰收割 【飞阅甘肃】苇黄时节 张掖万亩芦苇开镰收割
  • 兰州:一次漫长曲折且暖心的失物找寻 兰州:一次漫长曲折且暖心的失物找寻
  • 甘肃肃南:G213线东山隧道掘进正酣 甘肃肃南:G213线东山隧道掘进正酣
  • 劲刮“丝路风” 掀起“敦煌热” 经典舞剧《大梦敦煌》16日起连演三场 劲刮“丝路风” 掀起“敦煌热” 经典舞剧《大梦敦煌》16日起连演三场
  • 图解|甘肃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看看省委书记怎么说   图解|甘肃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看看省委书记怎么说
  • 漫路村:凯博带动奔小康 漫路村:凯博带动奔小康
  • 临夏县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工人正在制作砖雕作品 临夏县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工人正在制作砖雕作品
  • 甘肃省已连续249天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甘肃省已连续249天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飞阅甘肃】苇黄时节 张掖万亩芦苇开
2   兰州:一次漫长曲折且暖心的失物找寻
3   甘肃肃南:G213线东山隧道掘进正酣
4   兰州轨道交通的“保健医生”
5   石永耀:城乡公交的“硬核”司机
6   张杜娟:家政行业的“高学历”翘楚
7   兰州:交通安全“一盔一带”进乡村
8   兰州安宁区首个智慧书屋启用
9   兰州西固区先锋路三姓庄社区:“微服务
10   养老金存折换成社保卡后老年人适应吗?
11   劲刮“丝路风” 掀起“敦煌热” 经典舞
12   中共张掖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
13   图解|甘肃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看看省
14   不论“有码无码”出行更便捷更有温度
15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