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书画 >> 艺术资讯

“艺术乡建”,为美好生活添彩

20-10-13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彭晓姣

  原标题: “艺术乡建”,为美好生活添彩(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陈  炯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樊家湾文创茶台。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大郑村公共艺术作品《共生》。

      衢州柑橘文化艺术节上的公共雕塑。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蒸谷米包装设计。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精神层面而言,艺术如同激励者,能够激发人们的内生动力;从物质层面而言,艺术如同创造者,不同艺术手段与不同产业融合,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艺术乡建的模式逐渐多样化,有些地方帮助村民开展艺术创作,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有些地方以艺术的方式改善村容村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有些地方以文化创意推动农村手工艺、土特产走出大山……但也要看到,艺术乡建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以使乡村更美好?值得深入思考。

    让乡村更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视觉语言形象又直观,更易被人们感知、理解和认可,在信息交流、概念传达、思想表述方面,更有利于实现友好沟通。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大郑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乡建”团队用艺术和设计语言,使村子从洁化、美化向艺术化转变。公共艺术作品《共生》,是用艺术点亮乡村的开端。在大樟树下,石头与古树融为一体,意喻“和谐共生”。慢慢的,小村庄的风景越来越美,原来简陋的白墙被重新设计,刻上山水画,并镶了木框,“山水墙”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此外,凉亭、竹园、故事墙、咖啡厅、美丽庭院也不断被改造升级……大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乡村风貌,更是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当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衢州柑橘文化艺术节以“农业+艺术”为切入点,通过艺术设计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向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渗透和拓展。比如,一个个以柑橘为材料设计的雕塑充满趣味;画橘子、创意摄影、线上投票等活动环节,增强了互动性。就其本质而言,柑橘文化艺术节属于公共艺术,具有多元性,尤其强调艺术、文化、社会、经济的多元融合。

  艺术,正以自身的启迪性、地域性和生长性,在美化乡村风貌、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健康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乡村赋能

  设计介入乡村,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服务型设计,关注优化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想用户所想、超用户所想,是艺术乡建孵化产品、实现设计语言提升的重点;一种是赋能型设计,聚焦村民自身能力的拓展,是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独特发力点,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以艺术为手段,以村民参与为保障,坚持“服务”和“赋能”两条腿走路,既关注物的“创造”,又重视人的“塑造”,已成为艺术乡建的重要路径。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樊家湾以打石磨为主要产业。随着社会发展,技术取代人工,石磨逐渐退出视野。然而,当地的石匠还在,石艺还在,山和石也还在。因此,设计团队决定通过艺术设计,重新开发石艺,提高石头的利用率,比如在石头上绘画,研发茶台、茶具等文创产品。同时,团队将一些桌垫、桌旗图案分发给村民,教村民带着游客共同制作,既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也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在艺术乡建中,既要引导村民参与,也要充分发挥、尊重村民的智慧。当下,许多设计团队将村民视为重要成员,二者共同参与创作和改造工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艺术乡村。比如,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郑村、葛家村等地,设计团队鼓励村民运用在工艺、材料、营建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与团队一同建设美丽乡村。一些村民的艺术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一些掌握传统技艺的村民,在参与设计和生产文创产品过程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以艺术的方式融入乡村振兴,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比如,在参与艺术乡建过程中,有村民把原本归属不明的地块让出,作为公共艺术空间;许多村民为了维护村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开始主动关心村中事宜,进行垃圾分类。从一开始的心存质疑,到深度参与,再到积极维护,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精神面貌也有了变化。

  借助艺术的观念、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文化,让村民行动起来、参与进来,是艺术乡建的重要意义所在。只有村民以主体身份全程参与,艺术介入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

    开乡韵新声

  乡村是古朴的。广袤的乡土大地,承载着厚重的农耕文化,浓缩着辉煌的中华文明。乡村也是年轻的。当艺术与创意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小小村庄潜力无限。

  如何使乡村兼具古朴与青春之美?一方面,不能盲目城市化,新的艺术空间应当在建设规格、尺度、材料等方面融入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另一方面,设计师应秉持“化古开今”的理念,开古韵新声,在乡村建设中引入植根传统的现代艺术语言。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具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在大包干蒸谷米的包装设计中,设计团队将小岗精神与产品特色相结合,以“小岗精神造好饭”为主题,设计该品牌的包装主图形。图形融合小岗村标志性建筑“大牌坊”、自主研发的蒸谷米制作流程以及安徽地方特色“花鼓戏”,既彰显了品牌的价值,亦传递出小岗精神的深刻内涵。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通过视觉化的语言、艺术化的方式挖掘地域文化基因,讲好乡土故事,是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文化资源,如何使其活起来?创新同样关键。一些实践者运用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符号转译成通用语言,创新色彩、图样、功能等,让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相融。经过精心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纪念品,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又成为独具特色和创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窗口,实现了文化的活态保护。

  面向未来,艺术乡建应在尊重传统文脉与地域精神的基础上,于形式语言表达方面,融入当代元素,面向新时代、创造新文化,助力乡村美好新生活。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1日 08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重离子:甘肃科技的靓丽名片 重离子:甘肃科技的靓丽名片
  • 不同样的青铜器(三) 不同样的青铜器(三)
  • 景泰五佛:白鹭野鸭低翔觅食 景泰五佛:白鹭野鸭低翔觅食
  • 图解|奋进“十三五”,数字里看甘肃(上) 图解|奋进“十三五”,数字里看甘肃(上)
  • 苹果红了 百姓富了——静宁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侧记 苹果红了 百姓富了——静宁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侧记
  • 【中央媒体看甘肃】大山的回响 ——三个民族自治县的70年巨变 【中央媒体看甘肃】大山的回响 ——三个民族自治县的70年巨变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 研究提出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 研究提出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正式闭园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正式闭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近14天青岛来甘返甘
2   长假“深度游”助甘肃旅游强劲复苏
3   小小马铃薯为何让他们透着一股自信?
4   新华时评:攻坚硬任务更需实作风
5   2020年兰州市计划储备政府冬春蔬菜1万
6   甘肃酒泉:金秋胡杨引客来
7   【大美甘肃】金秋胡杨醉游人
8   【“飞阅”中国】甘肃肃南:“秋姑娘”
9   【“飞阅”中国】震撼!祁连山区现成群
10   重离子:甘肃科技的靓丽名片
11   新建中兰客专尖山隧道出口至支洞段顺利
12   秋分那天的一场雨
13   自行车时光
14   岁月凉州
15   幽谷药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