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篆刻齐修 传统现代兼爱








12岁少年张浩然——
“我喜欢书画篆刻这些传统文化,也想去了解无人机和编程新知识。”12岁的张浩然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目前正在为小升初做准备。张浩然的课余生活格外丰富,充满了传统文化与科技元素的气息,他说:“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这能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7岁时,张浩然跟随贵州省文化馆副教授刘洪兴学习书法,这期间,他对国画和篆刻渐渐产生了兴趣,于是也开始学习。目前,张浩然在文化部全国艺术水平书画考级中书法通过(最高级)10级,硬笔通过(最高级)10级,篆刻通过(最高级)10级,在中国美术学院全国书画考级中书法通过(最高级)9级,国画通过(花鸟)5级。
今年1月13日至17日,张浩然被选中参加刘洪兴学生【书法·国画·篆刻】作品展,这是老师刘洪兴为班上表现优异的学生筹备的活动,为了这次展览,张浩然准备了近一年,最后展出了大概40幅作品:国画《松声入耳即心闲》、《虾趣图》,书法《唐寅落花诗》、《斜阳青山独归远》,篆刻印章“十年磨一剑”、“江山多情”等不同作品。
回顾之前的学习时光,除了辛苦取得的成绩,张浩然也遭遇过沮丧和挫败。刚开始打基础时,一个笔画要练两小时,一本字帖要临摹十几遍,一块石头的纹路要画无数张纸,一个印章临到完成时被刻破,种种辛苦数不胜数。“我也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已经开始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下可能就进步了。”张浩然心里明白——要学好学精技艺,不下苦功夫怎么能行?
多年来学习书画篆刻的经历,不仅培养了张浩然的耐心,更让他积累了不少诗词与历史故事,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书法,张浩然喜欢欧阳询的欧体,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五年级写的一幅“东临碣石”。他说:“这句诗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当时写的状态比较好,而且能从诗里感受到那种豪迈与大气。”
目前,张浩然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地琢磨印章和画作,其中,张浩然最喜欢的一枚印章是“无涯”,取自“学海无涯”。张浩然说:“我现在还没有到自由创作的地步,还处于摸索阶段,基本都是临摹老师的作品。老师也在根据我们的性格和水平设计一些作品,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画之外,张浩然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两年前,张浩然开始学弹吉他和玩无人机。借助无人机,他能看到平日里看不到的高空风景,这种体验对他而言很独特新奇。“书画篆刻能打磨性格,无人机更加科技,能让我了解到更多新鲜的知识。”张浩然说,“除此之外,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编程知识。”
这些年来,刘洪兴老师常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鼓励张浩然,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谋而合。“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张浩然这个名字由此而来。”张浩然母亲说,“家里人希望他能够拥有浩然正气,带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慢慢成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岳欢
(《书画篆刻齐修传统现代兼爱》由贵阳晚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